本文目录一览:
砌体结构的新发展滑移减震建筑?
1、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震灾是通过房屋的倒塌产生。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较差,但只要用滑移减震技术改造彻体结构,此类房屋亦能在特大地震中不倒塌。此种建筑在辽宁省经一年试点推广,受到各方面的普遍欢迎。
2、建筑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 联结部位或薄弱环节要加强,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同时必须保证施工质量。其中第三条建筑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的影响是重中之重.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质量保证内页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砌体结构存在的问题, 地面工程存在的问题, 暖卫工程存在的问题,等等。
3、整体性楼盖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起到重要作用,它相当于水平隔板,不仅聚集、传递惯性力到各竖向抗侧力的子结构,而且要求这些子结构能够承受地震作用,特别是当竖向抗侧力子结构的布置复杂或者不均匀或者抗侧力子结构的水平变形特征存在差异时,整个建筑就依靠楼盖使抗侧力子结构的协同工作。
日本如何防震?
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率较高,但一般震级不高。日本建筑多为木制结构,且面积较小,人民爱穿木屐,这些都是防地震的措施。日本是个资源紧缺的国家。但唯独森林资源丰富,为防地震提供了有利条件。
平时经常做的地震演习(日本人从小学幼儿园就开始)。日本公司新人上班优先发地震急救包,里面有应急食品和防寒保暖的雨衣等物品。日本家庭也会有地震应急包,里面装一些贵重物品等,在提前预警后可以拿起来就跑。一旦发生大地震,日本人优先自救,然后在帮助周围的邻居。在发展到帮助更远的民众。
古桥刚教授介绍说,目前日本使用最多的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含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及弹性滑动支座。其中高层建筑使用橡胶,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日本东京有座免震结构公寓高达九十三米,建筑物的外围就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十六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则使用了天然橡胶制成的积层橡胶。
作为经常发生地震的岛国,日本在防震方面,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除了应急箱,日本在防震的其他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
中国在防震方面有了哪些措施?
中国的防震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准备:在经常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尤其是政府发布地震预报后,每个家庭都应做好防震准备。家庭成员平时应熟悉地震知识,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方法,震前震后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
减灾工程: 建设防洪(潮)抗旱工程,以减轻洪水和干旱带来的灾害。 实施防震抗震工程,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开展泥石流、滑坡、地裂缝防治工程,防止这些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破坏。 推进防沙治沙、森林防火及防护林体系建设,减少沙漠化和森林火灾的影响。
防汛减灾:面对频繁的水灾,我国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防汛体系,包括加固堤坝、完善排涝设施、提升预报预警能力等,有效减少了洪水带来的损失。 抗震减灾:地震预警和建筑抗震标准是防范地震灾害的关键。我国实施了严格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并通过教育提升公众的防震意识,降低了地震灾害的风险。
每年上万次地震都屹立不倒,为啥日本的房子那么结实?
无论建筑多么结实,地震中都不能保证绝对的坚固。日本的地震中,即使是坚固的建筑物也可能受损,如核电站的损坏,更不用说普通的房屋。
因为地震过度频繁,日本的《建筑基准法》当中对于所有建筑的抗震等级都有要求。法律规定,所有的建筑物抗震能力达不到七级,不得进行工程建设,而这样的要求,来源于当年日本的关东大地震,那场地震造成了日本惊人规模的伤害与损失。
之所以房子没有倒,主要是房屋在建造的时候会采取特殊的结构防震的材料来搭建。而且在地震频繁的地区,他们也很少盖建比较高的楼房。大部分的房屋都不算高,加上特殊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也让房屋在地震中可以屹立不倒。另外,日本频繁发生地震的级别都不是特别的高,所以房屋也不容易倒塌。
在历次强震中,尽管损失惨重,但多数高层建筑物都屹立不倒,展现了其抗震能力。日本建筑材料十分讲究,例如,砖瓦这种在欧洲和中国常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在日本几乎已经不再被使用。自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震以来,日本开始采用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既安全抗震,又节省能源。